《歌手2025》依赖“流量”经典音综探索新格局

  芒果体育app下载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6-25 20:07

  

《歌手2025》依赖“流量”经典音综探索新格局

  时代少年团的马嘉祺一宣布将作为揭榜歌手加盟《歌手2025》,乍看之下,简直让人误以为是某条洋葱新闻。粉丝和普通观众们的第一反应都是满脸问号—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?

  争议的核心无疑聚焦在马嘉祺这位偶像男团出身的年轻歌手,到底能不能撑起《歌手2025》这个以实力唱将著称的舞台?毕竟,脱离了粉丝流量的护航,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也就是那首轻快活泼的《什么是快乐星球》,离“唱作俱佳”还有段距离。很多人其实并非看不起年轻歌手,毕竟同为00后的单依纯被认为完全配得上这个舞台,粉丝们更怕的是自家偶像露怯,比赛还没开始,就劝自己“享受舞台就好”。

  这份被曝出的揭榜歌手名单,无疑让不少观众皱眉,粉丝心慌。芒果台到底是真的看中了马嘉祺的实力,还是像他的粉丝调侃的那样“被人算计了”?无论如何,芒果台此举无疑是一次大胆的流量操作。

  从芒果台的角度看,邀请马嘉祺登上《歌手2025》虽然风险不小,但好处明显。若唱得出彩,节目组就能被赞“慧眼识珠”,华语乐坛又添新生力量;唱得不理想,锅自然由马嘉祺背,粉丝帮忙洗地,舆论还能被控制,节目组依旧赚足眼球。说白了,这就是一场典型的“流量博弈”。

  实际上,马嘉祺作为揭榜歌手,从选歌到挑战,都极具流量玩法。节目先放出他的彩排音源,分别是经典曲目《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》和《我经过风暴》,却没直接透露直播唱哪首,而是给出“二选一”的悬念。传言称揭榜歌手最终演唱的曲目由网友投票决定,节目开始前官方会发起投票,现场才知道最终选择。

  传闻一出,马嘉祺粉丝就炸了锅。音乐竞技赛选歌至关重要,谁选的歌好,谁就更有可能赢。粉丝们怕选错歌,提前就开始密谋如何集中投票。模糊的规则激活了粉丝热情,也带动了节目话题热度,最后节目组又公开了马嘉祺的演唱曲目,粉丝们这才松口气,原来根本不用二选一。

  不过挑战对手的选择依旧由粉丝投票决定。限时六小时投票通道开放,网友从七位首发歌手中选出三个候选,揭榜歌手现场三选一。这个决定比选歌更关键——挑“弱”的对手容易晋级,挑“强”的则冒险大,粉丝们陷入尴尬两难。结果,白举纲、GAI和单依纯成了候选人,马嘉祺需要在实力较强的单依纯、折中的GAI和被认为较弱的白举纲之间作选择,戏剧性满分。

  无论舆论如何,选歌与选对手的纷争本质上是把争议最大化的手段。赛前一天,马嘉祺的微博话题浏览量就突破两亿,节目组彻底吃下了这波流量红利。不论马嘉祺现场表现如何,《歌手2025》都已经“锦上添花”,毕竟“流量饭”已经端上桌。

  其实,公众对马嘉祺的质疑折射的是《歌手2025》对流量的妥协。节目官宣他为揭榜歌手后,最多的非议就是“向流量低头”。作为一档走过十二年历程的音乐竞技节目,完全忽视流量已不现实,但选了偶像出身的马嘉祺,也体现出节目组既要稳定传统观众,又想抢占年轻市场的尴尬心态。

  遗憾的是,《歌手2025》开播后依然没有打造出新的叙事亮点。《歌手2024》凭借“中外对立”激起观众情绪,加上那英带来的“天选喜剧人”标签,营造了极佳的线年节目组试图复制这一套路:继续保持中外歌手同台对比,更引入了更多外国歌手,同时加码塑造单依纯“00后那英”的形象,期望借此引发关注。

  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。今年的外国歌手现场表现平平,难以再现去年的惊艳瞬间,戏剧张力不足;单依纯虽然努力复制那英风采,但知名度和认可度差距明显,没能点燃大众热情。去年的爆款是多种因素合力造就,今年缺乏新故事,流量自然下滑,节目组的焦虑愈加明显。

  或许,这也是节目组主动拥抱流量歌手的原因,试图自救。从目前反响看,马嘉祺确实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的目光,市场关注度提升明显,但也带来了质疑《歌手》还能否继续稳坐国内音乐竞演顶峰的声音。

  其实,争议并非针对马嘉祺一个人,任何偶像歌手登台都会遭遇类似风波。《歌手》以实力派唱将的精彩对决打造了音乐竞技的高水准舞台,但偶像流量的参与不可避免地削弱了IP的含金量。对于坚持“长期主义”的节目来说,这并非好兆头。靠流量偶像来引流,某种程度上无异于“饮鸩止渴”。2025年的《歌手》最急需的,是一条能真正连接大众情感的新故事线,仅靠马嘉祺和单依纯的“黑红”难以振兴整档节目。

  今年,音综赛道风起云涌。浙江卫视的老牌节目《天赐的声音》走到第六季,依然不乏爆款神曲,虽然偶有翻唱抖音热曲被吐槽,却凭借选曲创新占据传播优势,带给观众不少惊喜。东方卫视的新秀《亚洲新声》也大玩跨国歌手对决,Jessie J、张靓颖、张信哲等实力派云集,阵容甚至比《歌手2025》更强。两档节目都在周五同档期播出,剑拔弩张,战况激烈。

  面对这两股强劲势力,《歌手2025》不仅内忧外患加剧,还暴露出缺乏新叙事和爆款单曲的痛点,难以实现破圈扩张。虽说老牌IP仍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和关注度,但缺乏革新,终究会削弱竞争力。

  目前,马嘉祺的加入或许能带来更多年轻观众关注,但音综的生命力最终依赖于音乐本身,而非单纯的流量话题。想要缓解流量焦虑,《歌手2025》必须通过优质音乐创作,激发观众共鸣,实现真正的内容升级,走出依赖“老本”的窠臼,这或许才是它继续领跑的最佳良方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